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 寿春之战(125)
类别:
都市言情
作者:
皇叔刘司马字数:4093更新时间:22/07/15 20:44:10
庐江城外,延绵数里的徐州大营,密密麻麻的营中营帐,眼前一切的一切都在纪灵的注释之中,冒雨来到城楼的纪灵目光阴冷地注视着敌营,虽然距离很远,又下着雨,营内什么情况都看不清,可是他还是一直站着,就这样站着,冒雨观察,这完全不符合他的个性,很多人都觉得奇怪,甚至觉得今天的纪灵好像与以往很不一样。
纪灵是与以往不同,以前他肯定不会做出这种事情来,但是今日他却有点疯狂,而能让他冒雨做出这样疯狂的事情,完全是因为他想确定自己的那个大胆计划的可行性,当然现在就他所观察的结果来看,只要能够成功,那么现在徐州大营将真正变成泽国,不敢说全部人都将葬身,但最少会有一半人被淹死。
正在这时,刘勋派人来找到了他,前往寿春的信使回来了,刚入城,听闻此事,纪灵转身便朝郡守府而去,当他进入议事厅的一刻,刘勋和袁涣已经等候多时,纪灵落座之后,左右瞧了瞧,问道:“人呢?”
“下去了。”
二人的情况并不是很好,纪灵从进屋的那一瞬间他就已经想到了,他们的猜测很可能是真的,声音非常平淡的说:“那么说张勋是真的战死了?”
“不错。”刘勋有些轻蔑的说着,他和张勋没有任何仇怨,甚至还有些交情,可是他在这个时候战死沙场,却并不会得到刘勋任何的尊重,甚至还觉得他非常的愚蠢,本来能够改变寿春战局的结果,因为他的愚蠢,导致现在寿春危在旦夕,刘勋现在这样的一个表情,已经是非常克制了。
但纪灵却没有像刘勋那样,反而一脸悲伤,不管他们二人之间平日里如何斗,可人都死了,而且是以战死沙场这样的方式死去,理应得到尊重,最少他并没有选择投降曹操来苟且偷生,所以刘勋等人的反应,让纪灵非常的不爽,可是他也明白,刘勋这是把怒火都撒在了张勋身上,骂骂死人,毕竟如果张勋不死,那庐江不就可以转危为安了,而现在因为他的死,庐江不仅将不保,连他自己都朝不保夕,这口气自然也就只能出在张勋头上。
“说说吧,主公什么决定?”
“后将军……”
“等等!后将军?你的意思是……主公退位了?”纪灵自然明白刘勋这个口改的颇有深意,从天子到后将军,这说明了主公已经放弃了一切,包括他最看重的天子之位,而这距离他登基的时间过去了不到一个多月,唉,真是让人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还没有,不过袁绍出兵的条件之一是主公必须退位。”这句话出自袁涣之口。
纪灵点点头,对此一点都不觉得奇怪,如果袁术不退位,袁绍接他到冀州,那必然会惹恼天下人,所以主公肯定得放弃一些东西,而皇位肯定是重中之重,只有这样,袁绍才能大胆的将他接到冀州,不然的话,可没人敢收留袁术。
“所以主公的意思呢,让我们先去寿春还是直接去徐州?”既然已经确定要去冀州了,那么此刻纪灵更想知道他们这些人该如何走?
“文丑已经派兵来接主公前往徐州,而主公的意思是,希望我们自己想办法,前往寿春。”这句话乃刘勋所说,不过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有点激动,口气非常的不和善,所以纪灵便仔细在心中揣摩了下他刚才这几句话的深意,冀州来接主公,他们自己想办法前往徐州,完全就是两件事,但是却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主公的安全应该是有保证的,可他们是生是死,全要靠自己,甚至此刻主公甚至万分害怕他们前往寿春,一旦他们弃城,那势必会把徐州军引到寿春,那袁术就是想走,也走不脱了,所以他巴不得他们自己想办法,就算最后去不了徐州,也能把徐州军拖在庐江,一举多得。
纪灵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说道:“主公难道没有说其他的可能性吗,让徐州军支援下庐江之类的可能性有没有?”纪灵很急,因为在他看来,被当弃子的事情是绝对不会发生的,毕竟有他们这三万人,主公不管去哪都是有底气的,可是现在看来,主公是真的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毕竟能不能在冀州有底气,他更想活下去,或者对于他来说,投降袁绍,已经颜面尽失了,至于东山再起的事情压根也就不去考虑了,那他们这三万人的死活对他也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
“你自己看吧。”刘勋直接把矮几之上的一封信递给几率,道:“这是主公的亲笔信,你看过之后就会明白了!”
几率打开信看了看,果然是袁术的笔迹,通篇都是在说他现在的难处,其实都是不过都是借口罢了,他们成为弃子已经成为必然,想要改变结果绝无可能,这个时候放弃对袁术不切实际的指望,想想其他可能的办法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纪灵长长叹了口气,道:“主公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不知二位对此有何看法?”
刘勋没有说话,而是看向了袁涣,或许是之前两人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吧,纪灵有些期待的也看向了他,后者这才不慌不忙的说道:“主公那里已经毫无希望,可是两位难道忘了杨弘现在正在徐州吗,主公把我等当弃子,那袁绍呢,难道也同样把我们这三万人当弃子?”
之前有那么一瞬间,他以往刘勋和袁涣一气之下直接转投刘澜,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他又该何去何从呢,但听了他这几句话后,知道是自己多想了,他们二人并没有因怨生怒,立即连连点头,道:“此话不错,别忘了我们这可是足足有三万人啊,除了现在自顾不暇的主公,谁能忽视?不过要让冀州军来解救我们,这件事难度也不小,虽然杨弘正在徐州,可是他真的能起到作用吗?”
“我觉得有希望。”袁涣站了起来,大有指点江山的意思:“我觉得两位都不要忘记一件事,袁绍如果有心逐鹿天下,那么摆在他面前的敌人和对手,刘澜是毫无疑问的一方诸侯,这也是徐州之战袁绍出兵的原因,可现在徐州就剩下了一口气,却因为寿春之战的开启而导致冀州不得不暂停对刘澜的进攻,那么只要我们能够借势,让冀州清楚这一点,再由杨弘来说服他们,冀州是完全有可能直接出兵攻打刘澜的,只要将他消灭,那剩下的曹操也就不足为虑了,而平定整个天下,也将会再无一人可挡。”
袁涣这番话说的让纪灵怦然心动,很有道理,可以说他是站在自己一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但袁涣却是站在袁绍的立场上,甚至已经把袁绍的心思都猜透了,毕竟他们都是一家,虽然分属不同,可同属一家,自然要比他们对袁绍更为清楚和了解,所以他说的这些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
纪灵深深地注视了刘勋一眼,想看看他的反应,而后者却只是点了点头,那意思是这件事他觉得值得一试,纪灵见此,一摆手,道:“这件事如果想要成功,我觉得只一个杨弘分量还是轻了,需要先生亲自走一遭,前往徐州甚至是冀州,把我们的情况与袁绍详谈。”
“不可。”纪灵话才刚出口,刘勋以及急不可耐的反对了:“我不同意,外面就是徐州军,让袁先生前往徐州太危险了,如果袁先生有任何不测,试问我们又当如何?别忘了只要袁先生在庐江,袁绍就一定不会对袁先生不管不顾的。”
这话说的臊的袁涣脸都红了,他袁涣是什么角色他自己最清楚,袁绍甚至知不知道他这个人他都不清楚,何谈袁绍会对他不管不顾,要明白他是陈郡袁氏,可不是汝南袁氏,虽然是同根同祖,可毕竟宗亲关系早就淡的不能再淡了,袁绍会管袁术的死活,那是因为他们乃是汝南袁氏,甚至是亲兄弟的原因,可他又算什么呢?说袁绍会在乎他的死活,那简直就是扯淡,可是人家把你架了起来,你能说自己屁用没有?
不能,就算说了也没用,而且刘勋这哪里是拒绝他前往徐州啊,这分明就是就是怕他去了徐州,一去而不返,到时候他是安全了,可他们可还留在庐江呢,所以啊,可以放弃这一不切实际的想法了。
而之前本来说的好好的,可刘勋却突然出来反对,纪灵对他的这个变化有点难以适应,但是仔细一想,就知道他到底在顾虑些什么,瞬间就让纪灵在心中感叹他的思虑之深远,自己怎么就没考虑到这一层呢,他们三个人同坐一条船,风雨同舟,患难与共,怎么能让袁涣就这样一走了之呢,到时候他去了徐州是安全了,可他们还处在危险之中。
虽然刘勋把袁涣说的好像他的分量有多重,可他的情况谁不知道啊,在主公帐下也不过就是个幕僚罢了,可想他在袁绍哪里能有多大的分量,杨弘如果在徐州起不到作用,那么袁涣去了结果也一样,杨弘能起到作用,袁涣不去也他也能说服袁绍,而这或许才是刘勋真正拒绝他的原因所在,他并不想让袁涣离开,要活大家一起活,要死大家一起死,不管怎么说,你袁涣都是袁家人。
“好吧!我留下还是前往徐州,完全听从刘郡守的意见,我自己没有任何想法,但是与杨弘联系却迫在眉睫,这件事务必要尽快落实,一刻也不能拖延。”
袁绍很有野心,但是他不像董卓,始终没有表露出来,甚至就连在董卓西迁之后,所想的也只是另立天子而不是自立,因为他和他的帐下都明白,现在自立的结果就是灭亡,所以他很巧妙的隐藏了自己的野心,不像他的兄弟袁术那样**裸的表达着自己取代汉室的**。
这是两兄弟最大的区别,也是他越来越看好袁绍的原因,如果袁绍能在当真出兵庐江的话,那么他可有确定,未来的天下一定姓袁,比起天下人的指摘,没有什么比消灭直接的竞争对手更重要。
这一点如果袁绍不清楚的话,而是顾忌这个时候出兵攻打刘澜的影响,那么这人是肯定不值得报任何希望的,真到了那个时候,袁绍不同意出兵,那么袁涣也绝对不会前往冀州,因为他的太把声名当回事了,受声名所累之人,最后都不会走太远,所以他就算是投降刘澜,也绝对不会去冀州。
这一点他值得肯定会与纪灵和刘勋有分歧,但是他就算是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能改变二人的态度吗,不仅不可能,还会让自己陷入危险,得不偿失。他这人如果有什么优点的话,那就是识人的能耐,不管是刘勋还是纪灵,都缺少大局观,他们的眼界是有局限性的,所以他们对天下的局势根本就没有多少自己的看法。
但袁涣不一样,他认识曹操也认识袁绍更认得刘澜,关东四大诸侯他都识得,如果袁绍能出兵,那袁绍必定会笑到最后,如果他不出兵,最后能夺取天下者,一定是与袁绍一样一直在隐藏自己**的刘澜,比起袁绍,刘澜更为聪明,一直打着尊汉的旗号,可以说他与曹操都是聪明之人,却又都是不会被虚名所累者。
但是那个时候他更看好刘澜的唯一原因,则是因为他非常的有眼光和自己的格局,这是很多人所无法比拟的,如果曹操是因为借鸡生蛋,最后借着张邈而得来的兖州因此一跃成为一方诸侯的话,那么刘澜则是一步步按照自己的想法成功,因为他成功的道路上,非常巧妙的避开了所有强敌,就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了他的眼光,这类人可远比袁绍更让他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