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一章 处心积虑
类别:
都市言情
作者:
塞外流云字数:4188更新时间:22/07/16 00:09:03
只给两万出兵员额,而且还要精兵?奕不由的有些迟疑,对于肃顺和他的两方势力来说,新兵自然更容易掌控,况且朝廷也未必舍得调派精锐征倭,灭国之战不假,可倭国才多少兵力?装备的又都是旧式的火枪,与装备精良,经受新式训练且身经百战的元奇新军压根就是天壤之别,残酷倒是无须置疑,艰难?这是从何说起?
略微沉吟,他才开口道:“元奇与朝廷联合出兵征倭,必然摧枯拉朽,势如破竹,何来艰难一说?”
“恭王千万别小看了倭国。”易知足缓声道:“要击败幕府军不难,但要灭其国,却是必须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倭国的武士阶层就高达四五十万之众,一旦形成全面战争,必然会激发出巨大的战争潜力,抵抗可能会超出想象。”
沉吟了下,奕才道:“朝廷未必愿意调派精锐征倭,实则八旗新军和北洋水师的新兵也都是久经训练,缺乏的只是实战历练,打上几仗也就历练出来了,况且,两万的兵额也着实太少了些,四万如何?”
易知足看了他一眼,道:“先出兵两万罢,后继再陆续增兵,如此,朝廷更容易接受。再则,元奇的弹药储备也没那么多。”
弹药储备没那么多?这话奕自然是不会相信,元奇早就准备在西北大举扩张,还能少了弹药储备?不过,对方既然如此说,他也不好辩驳,陆续增兵,皇太后那里也确实是更容易接受。
略微沉吟,他才道:“朝廷何时昭告天下征伐倭国?”
“不是征伐倭国。”易知足道:“暂且指责倭国长州、萨摩等西南四藩大逆不道,弑君犯上,发天兵讨伐,以稳定倭国朝局。同时,遣使册封明治倭王。”
奕并不清楚元奇征伐倭国的详细计划,闻言颌首道:“此事,国城兄还是上份折子罢。”
“上折子不急,你们可以先活动一下。”易知足缓声道:“另外,元奇也需要时间进行备战。”
元奇战争机器的开动极大的刺激了东南各省的经济,大大小小的工厂,矿场都接到了大额的订单,开足马力进行生产,众多的船队被征调,铁路货运量也明显大幅提高,因为降价风潮引发的经济萧条很快得以复苏,物价开始缓慢回升。
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也开始迅速反弹,尤其是与军工相关的股票,反弹十分强劲,从而引领整个股市企稳反弹,原本显的颇为冷清的交易所又渐渐热闹起来。
如此明显的迹象自然是引起了西洋各国驻华官员以及商人的密切关注,各国很快就判断出,清国这是要大举对倭国用兵,纷纷向国内发送消息。
“大掌柜,目前东南各省物价有回升迹象,而且十分明显......。”解修元犹豫着道:“是否继续采取补贴方式强行降价?”
易知足瞥了赵烈文一眼道:“惠甫对此是何看法?”
“这是一个进退两难的局面。”赵烈文毫不迟疑的道:“若是继续采取补贴的方式强行降价,随着战争的持续,补贴的数额将会越来越大,况且,战争的开支本身就不是小数目。
若是任由价格回升,之前的努力尽数付诸东流,西洋各国想必都已判断出元奇欲对倭国大举用兵,欧洲的经济危机已经全面爆发,他们不会错过商机,这个时候不定已有大批西洋商船队正在向我国赶来。”
“没有什么为难的。”易知足不以为意的道:“战争爆发,元奇不可能再实行之前的补贴降价政策........。”
听的这话,解修元、赵烈文都有些意外,取消补贴降价政策,物价必然迅速反弹,之前的银子岂非都丢到水里了?
瞥了两人一眼,易知足才慢条斯理的道:“另外,公开发布一条消息,我国正驱逐盘踞缅甸、暹罗的太平军,有不少太平军窜入南洋海域,因为战争需要,也出于对过往商船的安全着想,即日起,全面封锁我国内海南洋海域。”
还可以那么做?赵烈文楞了一下连忙道:“大掌柜,如此做,西洋各国会否反应激烈?”
“南北战争时,美利坚不也封锁了南方的海域?”易知足道:“放心,不会有太过急的反应。”
听的这话,解修元道:“咱们去年若是封锁南洋,岂非能省下大笔银子?”
“美利坚封锁南方海域与英吉利也是引发了极大争议的,去年咱们如此做太过明显,有可能引发英法的激烈反对。”易知足缓声道:“如今欧洲的经济危机已全面爆发,英吉利已经得到京广铁路的工程,必然不会愿意节外生枝。
法兰西一个巴掌拍不响,国内也因为经济危机频频发生工人大规模罢工事件,不足为虑,再说了,咱们也可以给他们一点甜头安抚一下。”
说着,他转而问到:“倭国情况如何?”
“目前还算稳定,断绝商贸和增发纸币还未引发恐慌。”解修元斟酌着道:“一则目前并非海贸旺季,往来是商船队不多,再则,降价风潮引发的经济萧条倭国也清楚......。”顿了顿,他接着道:“大掌柜若是需要迅速在倭国引发恐慌,只须散播一些消息......。”
“没必要。”易知足道:“能继续稳住幕府更好,可以放出消息,元奇正在东南亚各国与太平军交战,大量商船被征用调往南洋,欧洲连年粮食歉收,粮价持续高涨,我们正派船队前往美利坚订购粮食。不过,投放纸币的速度要加快,要最大限度套换倭国的金银。”
“这些年已经在倭国套换了大量的金银......。”解修元迟疑着道:“在纸币快速贬值的情况下,怕是没人愿意用金银兑换纸钞。”
“当然不是用纸钞套换,而是用粮食之类的实物。”易知足缓声道。
“大掌柜。”赵烈文犹豫着道:“如此做,会否影响元奇纸钞的声誉?”
“不会。”解修元解释道:“元奇在倭国发行的纸钞与大清流通的纸钞不是一个版本,战后即可宣布作废,当初在倭国推行纸钞之时,大掌柜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
对于倭国,易知足堪称是处心积虑,没人比他更清楚这个孤悬海外的蕞尔小国一旦强大起来会给大清乃至世界带来深重的灾难,所以从第一次征伐倭国之后,他就开始精心布局,维护幕府统治,极力支持并积极协助闭关锁国不过是明面上的。
金融经济的布局则是暗地里的,从一开始他就利用幕府的财政拮据对幕府大额借贷,随即借助幕府的力量实行金融渗透,将元奇银行分号开遍倭国,然后发行专属倭国的纸钞,从而彻底掌控倭国的金融。
经济方面,他利用金融优势和垄断对倭贸易的便利,大量输入粮食,一步步引导倭国逐年扩大茶叶和黑砂糖的种植规模,积极发展蚕桑扩大生丝产量,加大对金银铜矿的勘探和开采,从而让倭国对元奇的商贸形成巨大的依赖。
正是因为元奇完全掌控了倭国的金融经济命脉,一决定对倭全面开战,他率先就下令断绝对倭国的商贸,超量发行纸钞崩溃倭国的金融,这会让倭国陷入全面的混乱和恐慌,再实施军事打击,则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
京师,紫禁城,养心殿,东暖阁。
出兵二万协助元奇征伐倭国?慈安瞥了一眼跪在珠帘后的奕,语含讥讽的道:“皇叔这几日在府中养病仍然关心国事,实是公忠体国之楷模。”
奕离京是以身子不适,在府中静养为由,慈安这话明摆着是猜出他前往上海了,不过,这事能做却不能认,他当即起身离座跪下摘下顶戴轻轻叩首道:“皇太后谬赞,臣实不敢当,不过臣忝为辅政大臣,不敢不以国事为重。”
慈安也知道现在不是撕破脸的时候,强自压下心头的不快,道:“元奇从去年起就断了对朝廷的多项补贴,国用不足,皇叔莫非不知?”
“回皇太后。”奕从容的道:“臣与易知足电报往来,已商议妥当,朝廷出兵,一应军费开支,枪支弹药概由元奇支付,这等若是让元奇再为朝廷装备两万新兵。”
听的这话,慈安也不由的有些心动,略微沉吟,她才道:“区区倭国,元奇还须朝廷出兵二万协助?”
“皇太后明鉴。”奕连忙道:“征伐倭国,以元奇新军的实力确实无需朝廷协助,是臣主动提出,易知足之所以同意,应是不愿意放弃西北的扩张......。”
慈安冷声道:“皇叔为何要主动提出协助征伐倭国?”
“回皇太后。”奕态度恭谨的道:“津京之战,征朝之战,朝廷派兵协助皆是大为受益,臣窃以为,若能协同出兵征伐倭国,也必然是受益匪浅,是以在判断元奇将大举征伐倭国之后,臣便赶紧去电商议.....。
易知足承诺,征服倭国之后,将循朝鲜例,由朝廷遣官驻军全面治理倭省,元奇东海舰队只需要两个军港即可。”
听的这话,慈安不由的为之动容,这易知足好大的气魄,要说不相信,朝鲜却是活生生的例子,元奇征服了朝鲜在之后确实是信守承诺,主动撤军将朝鲜拱手送给朝廷,朝鲜建省遣官,元奇也没插手。
可以说,出兵两万协同征倭,朝廷占尽了便宜!尽管如此,她还是有些拿不定主意,凭直觉,她觉的这事没那么简单,当然,反对的话她也说不出口,她很清楚,这个消息一旦泄露出去,八旗新军和北洋水师的将领必然会积极请战,毕竟对他们来说,这是难得的获取战功的机会。
“兵者,国之大事。须的慎而又慎。”慈安缓声道:“皇叔暂且上个条陈罢。”待的奕躬身退下,她思忖良久,才吩咐道:“宣醇亲王觐见。”
老七奕原本是醇郡王,是道光三十年晋封的,因得慈安器重去年晋亲王衔,领侍卫内大臣兼管神机营,神机营属于八旗新军之列,兵额三万,在八旗新军中地位最高类似天子亲军。
听的太监传旨,奕匆忙进宫,一路寻思已是隐然猜到可能与元奇征伐倭国有关,这几日京师早就有传闻,说是元奇欲大举出兵征伐倭国,对于这个传闻他是深信不疑的,毕竟是元奇的老套路了。
进的养心殿东暖阁,见礼之后,便听的慈安声音温和的道:“元奇欲大举城池兵征伐倭国一事,皇叔可有耳闻?”
“回皇太后。”奕沉稳的道:“微臣略有耳闻,元奇兴兵,必先舆论引导以正兴师之名,已成惯例。”
听的这话,慈安暗自汗颜,她在这方面的反应就有些迟钝,看到报纸上质疑倭王孝明的死因,她压根就没反应过来,元奇这是要对倭国用兵。略微沉吟,她才道:“朝廷协同出兵伐倭,是否妥当?”
朝廷协同出兵伐倭?奕心里一沉,这可不是小事,他不敢不谨慎以对,稍稍沉吟,他才斟酌着道:“微臣斗胆,敢问此议是元奇提出的?还是......?”
“恭王主动向元奇提出,协同出兵。”慈安缓声道:“易知足已然同意,并承诺循朝鲜例.......。”她也不隐瞒,将易知足的承诺的好处细细说了一遍。
听的是恭王主动向元奇提出,奕心里不由的一紧,实则,对于易知足他并不如何担心,以元奇的实力犯不着用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而且朝廷与元奇也有过数次协同作战的经历,没是什么可担心的,倒是对于他的六哥恭王,他是颇不放心,他心里很清楚恭王想抓兵权。
略微沉吟,他才开口道:“协同征倭,非是小事,皇太后何不去电询问?”
看了他一眼,慈安才缓声问道:“皇叔可愿领兵伐倭,”
这是属意协同出兵?奕不敢多想,况且领兵伐倭并非什么坏事,他连忙叩首道:“微臣万死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