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拉清单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米糕羊字数:3736更新时间:22/07/16 00:56:28
入京面圣的巴州刺史、西阳郡公宇文温,于朝会时叩拜天子,泣血上陈欲为宗室报仇之事,未曾料情绪激动之下,叩头太过导致当场昏倒,此事一出朝野为之议论纷纷。

西阳郡公宇文温,以及杞国公宇文亮、世子宇文明是周国仅存的成年宗室,而自从杨逆篡权以来,已有五十余名周国宗室罹难,故而宇文温悲愤交加的心情,大家都十分理解:

叩头叩到昏厥,还有比这更悲愤的么!

天子盛情挽留西阳郡公,见其伤心过度当场昏厥便派车驾护送回使邸,另派御医驻邸诊病,又从宫中调拨名贵草药以备不时调理之需。

朝廷亦做出了相应安排,使邸不再接待其他官员,以便让西阳郡公安心养伤。

至于外界所传宇文使君叩头过度,导致脑子出问题,每日口眼歪斜,大小便失禁云云,朝廷对此种传言加以痛斥,称其为杨逆细作散布的谣言。

使邸内,外界相传已经成了傻子的宇文温,正聚精会神的“拉清单”,额头上的淤肿已经平复,除了乌青的痕迹外再看不出异样。

在他面前站着几个人,首先是护卫头领张\定发,然后是主薄郑通,其余的是他府里的‘自己人’,而此时此地,宇文温正在进行一项重大安排。

“这几日不便外出,采购的事情就交给诸位了。”宇文温说道。

“郎君,资金这边...那琉璃镜何时售出?”张\定发问道,买东西就得花钱,或者是物物交换,此次宇文温千里迢迢来邺城,带来价值万贯的琉璃镜若干,就等着在邺城售出换成钱帛。

“刘掌柜正在办,明日就有着落了,所以大家不要担心钱的问题,邺城虽然在北地,但铜钱也是很好用的,莫要担心对方不收铜钱。”

“使君,邺城书肆想来不少,只是我等初来乍到不识路径,不知官府这边能否派人来帮忙一二,也免得下官等四处寻访,却不得要领。”郑通说道。

“无妨,朝廷已安排人手,下午即来使邸,到时你便与其沟通相关事宜。”

“官府藏书种类颇多,只是不知能否借出来,毕竟抄书花费时日颇多,就怕主管官员不肯松口。”

“此事本官亦和朝廷交涉过,事情如今已谈妥,若是人手不够可以和官府沟通,让他们安排人手抄书,至于费用一切都好说,你只管付账就是。”宇文温大手一挥说道。

“手抄本错漏在所难免,时间仓促,下官查验不及恐有错漏。”

“只要错得不是太离谱,些许错字别字都无所谓了。”

“若无实书,须得现抄,不知期限几何?”

“一个月内即可,适当加价可以,但须得提防对方打听本官几时离开。”宇文温特地交代,“还有,出行时注意莫要落单,免得被什么人给掳走害了性命。”

“尤其是刘掌柜,你手上拿着琉璃镜,出行千万要小心,别被红眼的豪商给吞了。”

“是!”众人答道。

宇文温一项项把事情落实,他如今‘负伤’在使邸休息,连着入宫面见天子的事情都延后,若是活蹦乱跳的出去逛街就是太过分了。

所以他安排手下们分头去买东西,而购物清单在巴州时便已连夜拟定好,就等着现在“买买买”。

邺城,宇文温不想来也得来,所以为了把坏事变成好事,他拟定了一个内容繁杂的购物清单,要趁着出差的机会为自己的‘种田’事业添砖加瓦。

相对于长安、洛阳,邺城的经济水平同样毫不逊色,得益于先前周、齐两国对峙,丝绸之路的终点不光是在长安,同样落在邺城。

商业兴旺所以物流量就大,从西域以及更远的极西之地贩运来的货物,在邺城同样也是琳琅满目,所以宇文温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要买的东西很多,重点是三大类:马、种子以及书。

首要之务就是买马,山南各州没有产马地,战马的来源只有外购,如今朝廷肯定会调拨战马给山南,但是没人会嫌马多,所以宇文温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邺城有马市,而宇文温有钱,所以能买多少是多少,而那些没被骟掉的种马,亦是多多益善,他在巴州的小小牧马场,需要种马来繁殖种群。

长江流域,平日里所见马种均为川马或者类似滇马之类山地马品种,难得有机会来北方名城,宇文温自然要去马市疯狂采购。

买马是门学问,外行人贸然入市除了被坑没有第二种选择,很容易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的却是驽马,宇文温在长安飞鹰走狗多了,见过的名驹骏马不知凡几,勉强算得上半桶水专家,但是买马依旧独木难支还得有人帮忙。

帮手就是前马匪大当家张\定发,这位和马打交道多了,阅历也很丰富,虽然对其当马匪之前的经历语焉不详,但宇文温知道这位弓马娴熟,想来是有过军旅经历。

张\定发说话有淡淡的北地口音,也不讳言对邺城颇熟,宇文温此次远行本不打算大张旗鼓,只是夫人尉迟炽繁担心他的人身安全,故而派“业内专家”张\定发随行护卫,至于府邸的安全则交由宇文十五和符有才负责。

所以宇文温把买马的重任交给张\定发,这位算是邺城本地人,和马打交道多了,故而看马相马有不低的水准,顺带着让周法明帮忙参考参考,毕竟对方此次来邺城好歹也要买些东西,买马也是理所当然。

也顺便让巴州土鳖田益龙见见世面。

买马是要务,有利于战,而买种子则是有利于种田,也就是耕,如何利用有限的地增产增收是宇文温的关注焦点,此次来北方,粟、麦的种子自然是要买,而其他作物的种子也一并收购。

尤其是只在北地才有的作物,如“辽东赤粱”、“戎菽”、“高句丽豆”等北地农作物,辽东赤粱为魏武帝曹操吃过的红米,戎菽、高句丽豆为东北地区驯化培育出的大豆品种,这都是宇文温想弄到手的。

嗯,按后世的用词来说,这种行为就是所谓的“求种”。

反正和耕战密切相关的东西,他都要在邺城找找,有何事的就买,反正带来的琉璃镜一面价值不下万贯,用来买这些东西是足够了。

欲练耕战“神功”,须得有秘籍相助,所以买书也是一件大事,邺城是故齐国都,山东士族、世家门阀聚集之地,相应的书籍需求量颇大,所以能够找到江南没有的书籍。

宇文温要买的秘籍和耕战相关,至于什么佛经就免了,所以数十年前成书的《齐民要术》首当其冲,而其他类似于这样的书都是购买重点。

《齐民要术》成书于北魏末年,迄今大约四十余年,其中记载了黄河中下游流域的农、林、牧、渔、副等部门的生产技术知识,为后世中原五大农书之一。

书中援引古籍近两百余种,汇总了数百年来民间对于农艺、园艺、造林、蚕桑、畜牧、兽医、配种、酿造、烹饪、储备,以及治荒的方法。

还包括把农副产品的加工(如酿造)以及食品加工、文具和日用品生产等形形色色的内容都囊括在内。最后列举了很多的“非中原产物物”,就是北方不出产的蔬菜和瓜果。

虽然以后世的眼光来看,《齐民要术》记载的知识有些‘落后’,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此书记载的都是实用技术,所以立志种田的宇文温需要将其作为工具书,指导各种农、林、渔、牧生产。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样的宝书哪里才能买得到呢?回答是在邺城买到的几率会大些。

这个时代要买书即容易又不容易,容易的是卖书的书肆在大城市比较多,不容易的是许多书你能说出名字可未必有卖,因为书商手上未必有现成的。

这个时代的印刷术还不发达,不要说活字印刷,就是连雕版印刷都没出现,书籍只有靠手抄这种形式方能流传出去,所以要买“非主流”的书可不方便,得去找佣书购买,亦或是在专门从事相关书籍买卖的书肆订购。

《齐民要术》在北魏成书“出版”,所以在邺城遇见的几率比较大,当然能买到的只有手抄本。

手工抄书亦称“佣书”,以抄书为生补贴家用的人即为佣书人,东汉时,投笔从戎的班超,投的就是佣书的笔,他家境贫寒以给官府佣书(抄书)为生,抄书很辛苦故而有感而发“投笔从戎”。

佣书有两种:为官佣书,为人佣书。班超是为官佣书,也就是官府出钱,雇人抄书,另一种就是私人出钱,雇人抄书,东汉末年,东吴大臣阚泽自幼家贫,常为人佣书,就是属于后一种情况。

两汉时,依靠佣书(抄书)为生的现象只是偶尔见载,说明此类现象当时不算普遍,而从东汉时起到现在,随着书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佣书业的规模也与日俱增。

南北朝时期,动乱频繁,各政权为扩大势力,借鉴资治,都大规模收聚典籍,所以这种政策下而其他方面的需求也刺激了抄书行业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文学、史学、玄学及其发达,各类大师辈出,他们撰写了大量著作,得靠抄书人才能得以迅速、广泛传播,其他学者获取之后得到启迪,又创作出更多作品,这也导致私人藏书量增加,刺激了对书籍的需求。

然后是官、私教育的需要,这个时代官学时兴时废,有些州郡则设立郡学、乡学,广招生徒,而私学一直都很兴旺,文人学者开门纳徒,屡见不鲜,少则百人多则数千。

这个时代佛、道两家全面发展,为争尊位,抢信徒,佛教广译佛经,道教大造道籍,雇人缮写以广流布,人们对于佛经、道籍的需求极度旺盛。

有了巨大的需求量,商机就来了,各国各地书商日益增多,为获厚利,书商雇人大量抄书,设书肆出售,尤其以长安、洛阳、建康、邺城、晋阳等城市最为兴旺,书肆鳞次栉比。

所以宇文温召集许绍、郝吴伯还有郑通几个‘文化人’,商量许久后拟定一个书单,要在邺城‘满载而归’,然后在巴州扩展开来,所以类似教育类的书籍也是购买重点。

他要兴办郡学,让平民中有志向的子弟们能够读书写字。

万事俱备,就看有没有原版书籍可以让人手抄,宇文温看着手上那一长串的清单,尤其密密麻麻的书单,自言自语的说道:“原来卖书也如此赚钱...”

人力手抄?等油墨调配成功,我看你们拿什么和我的活字印刷术比成本!!(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