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5 不妙
类别:
都市言情
作者:
鲇鱼头字数:4058更新时间:22/07/16 11:55:42
关于巴拿马铁路公司和巴拿马籍工人的冲突,运河公司和哥伦比亚政府的交涉进行的并不顺利,这也是福特本杰明挑拨巴拿马政府脱离哥伦比亚的真正原因。
客观上说,当日的冲突,巴拿马铁路公司虽然有很大责任,但错误并不全在巴拿马铁路公司一方,工人方面也有责任,如果工人们的情绪能够稳定一点,能够多一点耐心,采用更温和的手段和铁路公司交涉,那么最后的结果不会恶化的那种程度,毕竟巴拿马铁路的运营仍然需要本地工人的配合,所以运河公司最终还是会为铁路公司之前管理层遗留下来的问题买单。
工人们大概也是担心人走茶凉,所以才会采用“持械围攻”这种极端方式试图讨回自己应得的报酬,但运河公司作为一家刚刚入住巴拿马的企业,在某些事上也一定要表示出自己的强硬,这样才能减少将来可能的更多麻烦。
种种原因综合在一起,最终酿成当日的惨剧。
现在运河公司的态度非常坚决,对于哥伦比亚政府,运河公司要求哥伦比亚政府保证,以后绝对不能有类似事件发生,哥伦比亚政府必需保证巴拿马铁路的运营不受到任何客观因素干扰,至于那些在当日冲突中遇难的工人,运河公司可以酌情给与补偿,但并不是以“赔偿”的名义,而且补偿的金额被限定在十万美元以内。
这样的条件,哥伦比亚政府当然不可能接受,如果是美国政府代表运河公司出面和哥伦比亚政府交涉,那么或许哥伦比亚政府会委曲求全,但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哥伦比亚政府还不想低头低的这么痛快。
即使是姿态,哥伦比亚政府也要表现的强硬一些。
和对待巴拿马政府不同,运河公司虽然也对哥伦比亚政府官员进行贿赂,但贿赂的力度并没有对待巴拿马政府那么大,毕竟哥伦比亚政府和巴拿马政府不同,县官不如现管,哥伦比亚政府的胃口也更大,运河公司不可能满足哥伦比亚政府的所有要求,否则将来会遗患无穷。
从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运河公司特派的谈判小组和哥伦比亚政府先后进行了四次谈判,但都没有在处理冲突事件的意见上达成一致,运河公司管委会逐渐失去耐心,既然哥伦比亚政府油盐不进,巴拿马公司又已经顺利组成,那不如换个思路,或许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关于这一点,李牧和洛克菲勒的意见再次惊人的一致,jp摩根虽然感觉有些不妥,但也没有表示强烈反对。
牵涉到自己的利益,jp摩根也会走下神坛。
八月底,为了彻底解决双方的争执,谈判现场终于从波哥大来到巴拿马,运河公司和哥伦比亚政府组成联合工作小组进驻巴拿马,准备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前提下,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巴拿马,运河公司一方的代表和哥伦比亚政府的代表受到截然不同的待遇。
虽然巴拿马运河还没有正式开凿,但运河公司在巴拿马地区已经有了足够的存在感,巴拿马公司、巴拿马铁路公司、以及运河公司等数家企业的入驻,使得巴拿马城几乎成为运河公司的天下,运河公司的谈判小组是代表运河管理委员会出面,等于是总公司来人,在巴拿马自然受到几家兄弟企业的热情招待。
为了招待谈判小组,巴拿马公司在巴拿马城租借了一个据说是属于殖民时代总督所有的一座城堡,作为谈判小组的驻地。
当谈判小组乘坐的客轮停靠在巴拿马港的时候,为谈判小组准备的汽车已经等候在码头上,罗伯特克洛宁、福特本杰明、伦纳德吉尔莫等各公司领导层,以及埃迪豪斯曼等巴拿马政府官员到港迎接。
简单的欢迎仪式之后,联合工作小组的成员们分别上车,准备前往垦丁城堡参加运河公司为联合工作小组准备的欢迎午宴。
上车的时候,不同待遇开始逐渐显现,同处于联合工作小组,运河公司一方的成员乘坐的是巴拿马公司准备的汽车,而哥伦比亚政府官员乘坐的则是巴拿马政府准备的马车。
其实正常情况下,马车就是哥伦比亚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但有汽车作对比,马车就显得实在是上不了台面。
“这是为什么?”联合工作小组副组长,哥伦比亚外交部美洲司司长伊格纳茨罗素表情难看,看着绝尘而去的车队,脸色阴沉的能滴下水来。
“这是巴拿马公司从美国带来的汽车,他们有权力决定汽车的使用,所以”埃迪豪斯曼耸肩摊手,虽然这个答案让埃迪豪斯曼感觉到屈辱,但埃迪豪斯曼也是无可奈何。
埃迪豪斯曼知道,这是巴拿马公司为了挑拨巴拿马政府和哥伦比亚政府之间关系的一部分,虽然这手段有点无耻,但不可否认,巴拿马公司成功了,对此,埃迪豪斯曼不仅没有立场反对,反而有隐隐的期待。
“巴拿马公司?是运河公司吗?”伊格纳茨罗素不了解巴拿马公司的背景。
“并不是,巴拿马公司算是运河公司下属的子公司,不过是在我们巴拿马注册的,所以叫做巴拿马公司,这是一家具有浓重军事背景的公司”埃迪豪斯曼想尽尽人事,让伊格纳茨罗素了解更多的情况,或许伊格纳茨罗素会对局面有更准确的判断。
“既然是在巴拿马注册的,那就是我们哥伦比亚的企业,这样的企业难道不应该服从政府的指挥吗?”伊格纳茨罗素没有耐心听完埃迪豪斯曼的话,对埃迪豪斯曼的工作表示非常不满。
“司长先生,走吧。”联合工作小组组长马丁内斯席尔瓦不想追究这些细枝末节,刚到巴拿马,马丁内斯席尔瓦内心就隐约有不妙的预感。
或许这是错觉马丁内斯席尔瓦这样安慰自己。
“他们这实在是太过分了,这让我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这到底是在美国还是在哥伦比亚?我感觉好像我才是客人一样趾高气扬的美国佬,你们迟早会受到惩罚。”伊格纳茨罗素嘀嘀咕咕的表示不满,在两名随从的帮助下登上马车。
车厢内,听到伊格纳茨罗素的抱怨,马丁内斯席尔瓦心中警钟大起。
作为前外交官,马丁内斯席尔瓦更擅长察言观色,也更擅长隐忍,虽然现在马丁内斯席尔瓦还是哥伦比亚政府的官员,但连马丁内斯席尔瓦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内心的倾向,在华盛顿时,很多时候,马丁内斯席尔瓦非常羡慕那些美国外交官的自信和从容,那是一个强大国家带给他们的底气,马丁内斯席尔瓦无数次的幻想过,哥伦比亚也能变成一个强大国家,自己可以代表哥伦比亚在国际上扬眉吐气。
理想终究是理想,人的成长就是以面对现实为代价,马丁内斯席尔瓦不得不代表一个弱小的哥伦比亚,这让马丁内斯席尔瓦更加的小心翼翼,也更加的敏感,所以在听到伊格纳茨罗素的话之后,马丁内斯席尔瓦下意识的看了眼埃迪豪斯曼。
埃迪豪斯曼当然也听到了伊格纳茨罗素的话,但埃迪豪斯曼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异常,依旧保持着殷勤谦卑的笑容,不过马丁内斯席尔瓦还是敏锐的觉察到,埃迪豪斯曼眼中的嘲讽一闪即逝。
没有车,这不能怪巴拿马政府没能耐。
目前的全世界,只有美国能生产汽车,全世界那么多国家对汽车都有着庞大需求,再加上汽车的产量有限,所以就连哥伦比亚政府都没几辆,只有总统和部长级以上官员,才有资格配备汽车,其他人根本没资格。
对于巴拿马政府而言,美国的汽车产量有多少,和他们更没有任何关系,就算汽车的产量足够,巴拿马政府也没钱买,所以埃迪豪斯曼对此只能说抱歉,不是我们不努力,实在是巴拿马公司太强势,他们在骏马汽车工厂有优先权,而巴拿马政府什么都没有。
虽然巴拿马城是在古城被焚毁后再建的新城,但重建之后的巴拿马城交通状况也不好,得益于巴拿马丰富的自然资源,新城的路面全部用石条进行了硬化,但因为年久失修,路面也是坑坑洼洼,损毁严重,马车的减震设备也不完善,所以从码头到垦丁城堡这一路,实在是有些颠簸。
一路颠到垦丁城堡,伊格纳茨罗素发现,联合工作小组中的运河公司成员几乎都已经换了衣服,这表示他们已经抽时间洗了个澡,说不定还和女仆发生了点什么不能说的故事,这让伊格纳茨罗素心中的怒火越来越旺。
“司长先生,你们实在是太慢了,所以我说,哥伦比亚政府应该善待外来企业,加大经济发展速度,增加政府收入,这样就能逐步改善哥伦比亚政府的办公设施,你们也就不用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事情上。”同样是联合工作小组副组长,运河公司代表,前国务卿汉密尔顿菲什终于不用再瞻前顾后,想说什么说什么,不用考虑是否会造成不好的国际影响,不用在乎民主党人的吹毛求疵,在运河公司,汉密尔顿菲什第一次感受到自由自在。
曾经有人说:一流的人才去做官,二流的人才做生意,三流的人才去教书。
在美国,顺序并不是这样的,往往一流人才做生意,二流人才去教书,什么都干不了,这才会选择去做官。
这个说法有一定片面性,但也真实反映出,美国官员所面临的糟糕生存环境,在美国,诸如汉密尔顿菲什这样的高级官员,往往也面临着无孔不入的社会监督,往往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甚至是和朋友酒后的无心之语,都会成为政敌的攻击理由,犯了错的官员,必须要对自己犯下的错误进行回应,道歉是最起码的,严重的时候甚至丢官罢职,而且因为失去社会信任,永远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所以美国官员的生态环境很糟糕,在美国,很多时候从政是一个无可奈何地选择,对于那些真正的人才来说,但凡有更好选择,大概都不会选择官员这个职业。
和尤利西斯格兰特一样,汉密尔顿菲什卸任后,同样到骏马集团担任特别顾问一职,在美国,还没有高级官员卸任后到大企业任职的传统,所以类似标准石油、摩根财团内,也没有类似汉密尔顿菲什这样的高级人才,因此在组建联合工作小组的时候,汉密尔顿菲什就成了公认最佳的选择。
“汉密尔顿先生,这是我们自己的事,不需要你们美国人劳心,你们还是先做好自己的事吧。”面对已经卸任了的汉密尔顿菲什,伊格纳茨罗素还是没有任何心里优势,言语虽然强硬,但还是底气不足。
开玩笑,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汉密尔顿菲什纵然是卸任,那也是曾经当过国务卿的人,相对于哥伦比亚来说,是前总理一样的人物,比伊格纳茨罗素高出好几个等级,所以伊格纳茨罗素不敢太过分。
“好吧,我们无意干涉你们的内政,只是一个建议而已,所以请不要太敏感,请吧诸位,不要让我们的肚子等太久,我已经迫不及待品尝巴拿马的美食了”汉密尔顿菲什不在乎伊格纳茨罗素的话,表现的就像是一个主人,在热情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这种感觉给人感觉真的很怪异,明明巴拿马是哥伦比亚的领土
餐厅内,座位都是事先安排好的,运河公司的成员坐的是主位,哥伦比亚政府的官员坐的是客位,这让马丁内斯席尔瓦感觉愈发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