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铁臂军 破西城
类别:
都市言情
作者:
少言花事字数:2066更新时间:22/07/16 16:19:40
很快,赵复就带着铁臂军冲过了西墙守军的第一波箭雨,成功的抵达了西门的城墙。
“压制准备!”赵复高声下令。
铁臂军在抵达九连城城下后立刻下马,然后借着马匹高大的身体做掩体,开始给自己的弩箭装填。他们的任务很简答,在赵复挑选的第一小队突入城墙之前为他们做足够的火力掩护。
铁臂军的本职就不是骑兵,因此他们在火力压制方面甚至做得比居高临下的九连城守军要做得更好。
这个时候,军队士兵的个人素质就得到了极大的体现,铁臂军的准头要远比城墙上的守军来得更加精准。光是各种抛射的弩箭也能成功的击中躲在城垛后的守军,一时间压制得城头上的弓手根本无法找到精准瞄准的空隙,只能也通过抛射来进行压制。
俗话说打仗靠武器,战争靠金钱,这一刻铁臂军的装备彻底的向世人证明了这一点。铁臂军就是战马都披着一层特制的轻甲,以保证他们的机动性和普通的轻骑兵无异,但就是这层轻甲使得他们与城墙上守军弓手对峙的时候占尽了先机。
靠着战马作为第一道屏障,短时间内铁臂军不用担心倾盆而下的箭雨,而他们身上的轻甲,内甲,还有绑在手臂上正好可以护住头部的手盾,成为了他们抵御箭雨的第二道屏障。更别提还有专门的盾兵架设起临时拼接起来的巨盾,这种木质的巨盾每一面并不大,每个铁臂军将士都配备了两面,但拼接起来后,就是一道巨大的屏障。更别提这巨盾边缘还有专门的卡口,可以当做弩箭发射的稳定装置使用。
可以说这是装备上的压制,虽然都是冷兵器,但精妙程度上已经不是同一档次的装备在此刻产生了巨大的差距。
战争中极小的一处失误就有可能改变战争的走向,更别提此刻九连城的守军面对的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全新的装备,搭配上配合精巧的全新的打法。
九连城守军的失败不可避免。
“第一小队!”
随着赵复大喊,很快就有士兵从铁臂军在城下集结起来的战阵中将刚组装好的云梯搬出。一架又一架的云梯靠在了城墙上,很快,战争进入到了下一个白热化的阶段,便是对于这云梯的争夺战。
九连城的守军很清楚不能让城下这些训练有素的士兵通过云梯攻入西城墙,不然不仅西城墙会很快沦陷,就连正面战场也有受到极大的影响。
一时间就箭雨下得就小了起来,许多弓手开始放下弩箭辅助其他守军破坏铁臂军的攻城行动。但城下铁臂军却不会因此停止他们倾泻而出的箭矢,在这方面九连城的守军再次损伤惨重。
“跟我上。”赵复大喊一声,而后他先动了。
赵复的速度很快,实际上他在有借力的点后只需要几下就能跃上城墙。就在九连城的守军还在手忙脚乱的运输滚木煮着金汤的时候,赵复已经只身一人突上了城墙。
九连城的守军根本没有想到敌人会来得如此之快,哪怕他们听过有关赵复的种种传说,但他们不曾想过,原来攻城方可以有人不是顺着云梯爬上来,而是直接跳上城头。
赵复的出现再度打乱了本来防御力量就稍显薄弱的西城墙守军的阵脚,而接下来赵复成功的用他的武力证明的什么是当世名将。
赵复最先完成了突破并清场,尽管城墙上的守军十分想将赵复给赶下去,但是赵复和他手中的刀就犹如飓风般,没有人能够靠近得了。反倒是这股飓风越刮越大,赵复一个人在城墙上控制的地盘越来越多。所有不知好歹试图想要接近赵复的敌人全部都在赵复的脚下躺得很安详全都是一击毙命,没有多余的痛苦。
这一小段的城墙上被赵复完成了清场,没有人能够靠近得了赵复。
除了赵复身后不断攀上城墙的铁臂军将士们。
赵复见这一段城墙已经被自己牢牢的掌握在手中后,他引燃一枚绿色的信号弹,示意还在城下待命的铁臂军可以从这段城墙突破。
随着赵复成功掌握了一小段城墙,西城墙的守军注意力大多被赵复吸引过去,只是片刻不到的功夫,其它几段城墙上相继有绿色的信号弹发出。
至此,随着赵复等人的横扫,西城墙的归属在无悬念。
很快铁臂军便有一千多的将士登上了城墙,虽然只有一千人,但对于接下来要干的事情也足够了。城下的铁臂军会负责将他们的战马和无法带上城墙的装备带回后方的临时指挥所。
当然,现在城下的铁臂军还不能立刻撤走,他们还有随时注意城墙上战况,若是登上城墙的铁臂军遇到阻碍,届时会有红色的信号弹双发,这个时候城下的铁臂军则会立刻赶往增援,甚至是协助撤退。
同时,他们还有看守这面已经突破了的敌方阵地的责任,而随着一千多人的铁臂军先锋登上了西城墙,还有那些打不了硬仗新招募的一万人也被组织起了一部分从赵复等人打开的缺口开始登城。虽然可能接下来并没有他们战斗,但也可以权当是练兵。这些人都是赵复从之前攻下的五十二城中的城防军和进行过简单兵役的青年挑选来的,哪怕只是爬爬城墙,对于他们来说都将是一次重要的经验,更何况还能顺便捞一点军功。
赵复是个很会给手下发福利的将军,虽然现在的奖励发放方从林昊焱变成了他自己,但是赵复也知道再穷再苦不能苦军队,这可都是他在乱世之中立命安身的本钱。再肉疼,该奖赏的时候还是不能吝啬。
无需赵复再额外下命令,铁臂军中受伤无法再作战的和受了轻伤战力受损的人自发的在城墙上等待友军的增援,而一些受了轻伤的也没有强求自己继续作战,而是引导起了接下来的友军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