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四回
类别:
都市言情
作者:
公子易字数:3749更新时间:22/07/16 17:12:43
虽然我比较抗拒写那种脱离时代的科技展但是这不代表军工技术就不要展了。改良还是要的不过是在合乎时代技术水平的前提下。用铁模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炮膛光滑度的问题也就是可以部分地代替铣刀。说铁模比泥模效率高数百倍不是虚言龚振麟那时候做过试验的。
另在下我回来啦……在济南4oc的高温中……抱歉这段时间基本没攒起来稿子现在这么热恐怕也没法码字。以前承诺的公众版不停可能要打个小折扣……不过我尽量努力吧。
*******************************************************************************************
那时除了动辄三五千斤的红夷大炮之外还有一种体格较小的佛郎机炮。这种炮的制式十分灵活大者重千余斤小者才百五十斤甚至可以驮在马背上行军。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红夷炮乃是一种前装炮而佛郎机炮却是后装。后者射度、灵活捷便都远过于前者但身管较短和红夷炮相比不能有较远的射程因此在辽东并不十分普及。【——据孙文良、李治亨《明清战争史略》一文从万历四十六年(1618)至天启元年(1621)三年中因辽战往广宁以资补充的各种火器累计大炮18154门佛郎机4o9o架枪类2o8o杆。这里的所谓大炮并非全是红夷炮也有明军传统的碗口铳。可以看出佛郎机与单兵火枪在那时候并不很受重视。】
而明军士兵使用的个人火器则主要是一种叫做鸟嘴铳的火枪属于前装的火绳枪装填费时准头更差有效射程又不满百步因此在对骑兵作战中几乎只能是第一个回合骚扰一下对方的战马此后敌骑突近士兵往往弃火枪而逃。
桓震知道以后枪的展方向是后装燧可是要他研究如何装如何那未免也太为难他了。没法子只能将自己心中所想一概告诉给孙元化知道至于他能不能理解操作可就全然无能为力。他一面寄希望于这个火器专家和他的工匠能够想出一个集几种火器之大成的法子来一面抓紧传统红夷大炮的铸造然而那时铸炮用的是泥型铸造法工艺流程很是缓慢大号炮的泥范约需四个月始能干透看来今年之内是决然没有希望见到自己手里造出的大炮了。
他却是学过模具制造技术的记得上课的时候导师曾说中国晚清时候有个龚振麟创了铁模铸炮法早于西方三十多年想来明清之间手工业水平相差不会很远现代铸造技术固然限于条件无法照搬龚振麟的方法说不定也可以用在目前。好在铁模技术早已有之只不过从来都是用在农具铸造上面拿来造炮倒还真是头一回。
他自以为天衣无缝然而炮匠照方抓药却屡屡失败最大的一个问题出在炮管内壁的深窝、漏眼上。所谓深窝、漏眼是指模具不够光滑导致的炮膛内壁出现瑕疵有了这种瑕疵火炮便容易炸膛。正在他同工匠研究如何提高铁模涂层细度的时候却又出现了另外一个大问题:因为浇铸和冷却的温度不好控制生了炮管崩裂现象。这却是桓震没法子的事情了温度要拿捏得恰到好处怎是他这种外行人能办到的?何况还是在这种温度计也没一个的蛮荒时代。
就这样一个非科班出身炼铁土专家的第一次技术革新终于失败告终。觉华岛火器局放弃了铁模铸造的尝试重新开始使用泥模。在焦头烂额、忙忙碌碌和王之臣(不久以后王之臣去任又换做了毕自肃)不断的催促训斥之中桓震过了一个郁闷无比的新年迎来了崇祯元年的第一天。
这一年改元崇祯大赦天下尊熹宗后为懿安皇后诏内臣非奉命不得出禁门。桓震在觉华岛接到诏书的时候不由得有几分感慨自己在这个时代转眼已经有一年半了从当日山西小五台打滚的一个山贼直混到眼下堂堂一个四品御史不能说际遇不奇。想起当日周老一气之下离京回籍后来诛除魏党的诏书遍行天下想必他也应该知道自己的苦衷可以释怀了罢。自从去年八月间到现在他托过几个晋商帮他送信回去可是总没有收到回信。他又不能擅离职守自己跑回灵丘去只得日复一日地拖了下来。眼下正逢年关自己又是孤家寡人一个忍不住有些伤感。
新年过去转眼又是一个多月。这期间桓震每天重复着监工造炮的无聊生活虽然单调却足够忙碌一时间也来不及想别的事情了。起初主要的技术支持是来自孙元化可是桓震学得甚快加上孙元化毫不藏私不久之后他就能独当一面亲自指挥工匠了。他虽然试验铁模铸法失败却总是贼心不死一得闲便泡在铁匠中间研究怎么加以改进。须知一旦当真试验成功一下子就能提高铸造效率数百倍不止他怎么能轻易放弃?
然而却是火枪的研究先取得了突破这天孙元化兴冲冲的跑来拉了他便往枪坊去。原来他自从听了桓震的设想之后便觉如果能将火绳引火改为燧石击那确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非但射更快并且还可以在雨雪天气使用于是当即从工匠中选择了十几个人专事这项工程终于在两个月之后试制出了三杆燧枪的样品请桓震去试射。
桓震一听之下欣喜若狂谁说中国人的独立明能力差?连忙随着他去到枪坊一进门便瞧见当眼处摆着一个木架架上放着三支火枪。桓震迫不及待地端起一支只觉得入手很是沉重再细看时龙头上装置的并不是火绳而是一块燧石燧石下面是一块铁砧大约龙头下击的时候燧石与铁砧撞击就会产生火花。以他的眼光倒看不出此外还有甚么改进。
孙元化在旁指点着道:“此处龙头与枪机中间以活杆相连放时只消扣动枪机龙头便可击落。”桓震知道那是一种杠杆结构他自己也可以设计。原来的火绳枪也就是如此不过把龙头上的火绳换做了燧石罢了。
这种燧枪却仍是前装的工匠试验了几次后装枪手都被喷射的气体烧伤面部因此不敢再用。桓震明白那是因为密封性不好可是却也没什么法子改进。不过只是这样已经是了不起的进步了以后慢慢研究总有成功的一天。
当下招呼工匠们一起出去试射。靶子摆在百步(5尺=1步=o.3o8m-5=1.54m)以内孙元化先放了一枪击中了靶心。桓震暗暗佩服一面学着他的样子装好了火药铅弹用通条杵实端起来瞄准。明代火枪早已有了准星、照门虽然与现代枪支好像并不完全相同可是三点一线的原理总不会变。瞄了许久用力扣动枪机却只打中了靶子靠近边缘的地方。
他讪讪一笑将火枪交还给身后一名工匠问道:“这枪每日可造几支?”那工匠答道:“与原先差之不远龙头机关改造并不算繁琐只是枪管碾压费时一人造一支须要三日。”桓震暗想这也太过缓慢凭岛上这二百多人完全没法子批量生产么。看来须得请求朝廷再调派一些人手过来由岛上的熟练工匠进行培训或者直接从岛上守军之中选拔有铁匠经历的也未尝不可。
这时候有人将靶子扛到近前桓震凑过去仔细观看心里不由得一沉:枪弹击中木头靶子竟然只留下一个浅浅的凹痕弹子早不知飞向哪里去了。他想了一想叫人取一副一指厚的皮甲来放在方才靶子的位置亲自又射一取皮甲来看时凹痕固然深了几许可是仍旧不曾射透。
射不透皮甲的火枪能有什么用处?何况这种枪的射程也就是百步开外不待一轮射过敌人的骑兵就冲到眼前了。不由得苦笑不已又是一个没有用处的明!桓震的头开始疼了。要之务在于提高射程。好像应该加置膛线……可是他十分怀疑三天造一支枪管的水平究竟能不能在枪管上加上膛线?说来说去还是要搞出铁模铸造技术才行。
绕了一个大圈结果又回到了起点桓震懊恼之极放下火枪一言不回身便走。孙元化一怔跟在他身后追了出去。桓震候他走近叹道:“我真是没用!”孙元化不解道:“百里怎如此妄自菲薄?你一句话便将火枪由绳火改为燧了不起得很老夫衷心佩服。”桓震只有苦笑他一个四百年后来人知道这些又有甚么出奇?何况他也只是提出了一个想法真正进行工艺改良的还是那些工匠。
想着想着思绪又回到铁模的涂料上来。原先用的涂料是以细稻壳灰与细砂泥加水为第一层细煤灰加水为第二层同金属范铸造农具犁铧的技术是一样的。可是大炮要求的精度比犁铧要高得多这种涂料显然不能满足需要了。然而用甚么代替好呢?现代铁模铸造是用水玻璃砂但这个时代却叫他哪里弄水玻璃去?难道还要先展近代化学?恐怕到了那一天后金兵早已经攻破北京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都不知屠了多少遍了。
他想不出好法子索性撇开不想邀孙元化到炮场去看工匠制作泥范。因为每个泥范只能铸一尊炮而泥范干透至少要三四个月时间所以桓震下令所有工匠一起投入场地能摆多少泥范就做多少泥范尽量减少时间损失。
场中一派忙碌景象众工匠来回奔忙并没觉两人悄悄走了进来。王天相推着一车泥跑过险些撞到他身上。
桓震闪身避开一把拉住王天相佯怒道:“你没头苍蝇一般乱跑甚么!”王天相见是桓震连忙跪下行礼道:“我爹腿摔折了因此我来替他。”桓震“啊”地一声安慰了他两句挥手要他自去心想是不是去看一下他爹?忽然记起自己高中时代也曾经伤了腿那时候一帮同学还在他的石膏上面签名留念煞是有趣。
想到石膏不由得“啊哈”一声大叫起来就是石膏!先前怎没想到?中国古代对石膏的认知十分久远不过却是作为一种中药的。然而石膏磨成细粉不是正好符合要求么?他心中狂喜忍不住手舞足蹈起来。孙元化在旁瞧得奇怪当下出言相询。桓震将自己的想法说了没料到居然山东就有大面积的露天石膏矿这下子当真捡到了宝。
只是他的这个构想还需要先行试验当下要诸葛佐替他安排船只从山东运一些石膏过来。明代石膏不属官营操作起来十分容易块状生石膏只要加以煅烧就变成了熟石膏加以研磨很容易得到细粉。
【——这两回写得累死我了想我一个文科生又要研究铁模铸造又要研究烧石膏真是……tnnd要老命了。石膏粉做涂料是我自己的奇想现代铸造并没用过这种东西。然而询问相关人士答曰理论上可以那么就认为可以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