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割地赔款(上)
类别:
都市言情
作者:
盗帅二代字数:2263更新时间:22/07/18 07:53:14
出了国公府,杜荷直奔皇宫而去。
得报李世民正在皇宫宴请已经到达长安的他国使团,脱不开身,让他到书房等候。
杜荷在书房里闲着无聊,打算找本书来消磨时间,在书架上看到了本《吴子兵法》。
《吴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乃战国初期名将吴起所著,是一部与《孙子兵法》齐名的军事著作。只可惜绝大部分都以失传,唯有诸多残篇遗留下来。
杜如晦的书房中也有《吴子兵法》,只是仅有其中六篇而已,不过仅仅这六篇足以让杜荷受益匪浅,不知李世民这里的《吴子兵法》共有几篇。
杜荷展开书页正文,只见标题四周的空白处赫然写着无数密密麻麻的小字,定神一看,认出这是李世民的手迹,大为好奇,于是仔细阅览,原来这竟是他为《吴子兵法》写的注解。
粗略的一翻,这部《吴子兵法》依然只有六篇,仅仅千余字,但李世民却写了近乎上万字的注解。
而且每注解一段,都会引用历史上的经典战役,以及用兵实例。上至秦汉时期的巨鹿之战、彭城之战、垓下之围以及隋唐时期的灭刘武周之战、虎牢之战等等战例都一一记录。
古人总喜欢把文章写的玄奥无比,晦涩难懂不说,又没有标点,而且都是干枯的大道理。若非拥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能否读通都是一个问题。
但经过李世民这一注解,这部兵书却立刻变得深入简出了起来,比原版更加生动,易懂。
见李世民一时半刻来不了,他索性就地把笔录对照着原文细读,每读一篇,就愈加对李世民感到钦佩,暗叹:李叔叔在文治上的成就几乎让自己忘记了他也是一位响当当的军事家,论军事水准李绩大叔也未必比得上。
尤其是读到《治兵》这一篇时,更是让他惊叹出声来:“李叔叔不愧是千古一帝,在文治、武功上的感想,果然非常人所及。”
“咳,咳!”在上突然传来了一阵干咳。
杜荷暗惊,忙抬头望去,却见李世民不知何事已经坐在大殿上了。他脸色有些红红的,有些害羞,也有些高兴,也许是因为喝多了酒,但更大的可能还是自己无意中的那一句千古一帝。
千古一帝是后世人评价的,在唐朝自然没有。
第一次被人如此称呼,李世民竟有些不好意思了起来。
杜荷心底暗笑,问道:“李叔叔,什么时候来的?”
“刚刚不久,见你看的入神,也没有打扰!”李世民端正了姿态,问道:“你刚才看的是《吴子》中的治兵篇?”
杜荷笑着点头:“吴起用兵重治,一字一句,可谓字字珠玑!李叔叔在注解中将其中的道理,与治理国家练习一起,令人耳目一新!”
李世民道:“吴起本就是卓越的军事治世齐备的了得人物,兵法中本就暗藏治世道理,只是常人不察觉而已。朕如你这般大时,喜欢霍去病,欣赏他那种扫荡八方的气势,二十岁时,改为韩信,认识到用兵重谋,登基以后,朕更为看重吴起,重治。霍去病之强,领秀一时;韩信之强,纵横一生;吴起之强,却能称雄几世。”
杜荷心领神会,这是思想境界的提升,霍去病作风强硬,打的匈奴闻风丧胆,但终究只是一时胜负;韩信重谋,每战几乎皆有奇谋,往往以最小的胜利取得最大的战果,为刘邦打下了一个偌大的基业,而吴起重治,即在治兵也在治国,治兵兵强,治国国盛,只有兵强国盛才能真正的横行于世,才能打造一个偌大的帝国,称雄百年。
“吴起既反对持众好战,也反对重修德,而废弛武备。他认为只有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才能使国家强盛。这一点朕是万分赞同,所以朕在征讨四方之余,不忘对国家的治理,以免出现如汉武一般的状况。”李世民笑道:“你既然喜欢,这本书朕便送你吧,若对你有所帮助,也是我大唐之福!”他大方的一挥手,将书送给了杜荷。
杜荷如获至宝地收了起来。
“对了,你小子来找朕不是来看书的吧!是为吐蕃而来?”李世民自顾的揣测道:“朕觉得吐蕃似乎跟你有几辈子的世仇,处处针对它。”
杜荷在心底暗道:“不是跟我有几辈子的是世仇,而是跟大唐有几辈子的世仇。”若不是因为历史上的吐蕃是大唐最强大的劲敌,他也不至于如此针对吐蕃了。
“李叔叔圣明,小子确实为吐蕃而来……听爹爹说叔叔打算跟吐蕃和谈?”
李世民也没有隐瞒点头道:“这不仅仅是朕的意思,还是房相、你父亲、魏卿家、侯尚书,李绩将军甚至是卫公李靖老将军一致的意思。对于这点,你有异议?”
杜荷有些汗颜,忙道:“李叔叔你别拿这些重量级家伙来吓我,小子并不认为和谈有错。丝绸之路给我大唐带来了无法言语的巨大利益,所以大唐的重心应该放在扩张丝绸之路上,而不是将心神放在小小的吐蕃,这点高明之至。但是叔叔不觉得这样议和便宜了吐蕃了?”
“要知道我们大唐可是战胜国,而他们吐蕃却是失败国。失败国惧怕我大唐,希望跟我大唐和好,这不易于是有求我大唐。我们若不趁机捞些好处,敲敲竹杠哪里对得起八万大军在前线的拼杀?”
杜荷的一番话,让李世民的思绪有些短路。
战胜国、失败国、捞好处、敲竹杠!
整理了好一会儿,他才理清了头绪,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兴奋,忙道:“别愣着,说明白点!”
“也就是说!这一场战,因为吐蕃的挑衅,害得我大唐劳师动众,千里远征。这一切的罪魁祸是谁?是吐蕃,所以所耗的军费应该有吐蕃来支付,合情合理。还有我军阵亡了数千之众,他们都是死在吐蕃人的手中,所以他们家眷的赡养费应该谁出?自然还是吐蕃,另外吐蕃攻破了松州,需要修葺城墙,这费用也是需要吐蕃出吧!再如为了击败吐蕃,小子呕心沥血,几天几夜,满头的白,让我几天功夫愁黑了,收他们千百两黄金作为脑力费,这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情。李叔叔……您说我说的可对?”
李世民听得有些呆了,忙点了点头,看了杜荷那一头乌黑亮的头,做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有道理,朕也觉得我们没有义务出这些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