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千年书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夏言冰字数:3319更新时间:22/07/18 14:00:18
赵莘咦了一声没有想到辽邦蛮夷之地竟然能将孔夫子的话理解的如此顺畅。

欧阳修和梅尧臣对视一眼心道这耶律良理解的虽然稍微一点偏差但总得来讲还说得过去基本上反应了孔圣人的意思。

香香微微摇头不知道是对孔夫子的话不以为然还是对耶律良的解释不以为然。

丁宁却竖起了大拇指:“耶律大人果然博学多才对孔圣人之语微见义实在是我辈望尘莫及啊。”

这下子连王汝城都面露鄙夷之色即使要讨好番邦大员只是也要给老祖宗留一点气节啊。

江逐流将众人的反应都看在眼里果然不出所料除了香香其他人的反应大体还在他把握之中。

“呵呵耶律大人辽国就是如此理解孔孟之道的吗?怪不得贵邦凋敝如斯。!”江逐流掸了掸衣袍坐回到座位上去。

耶律良不愠不怒他拿着茶杯盖轻轻敲击着杯沿漫不经心地说道:“请问江公子你是如何理解的?”

江逐流笑道:“孔孟之道至深至博要想真正理解清楚没有其他办法唯有‘与时俱进’四字真言。”

“哦?”众人皆都感到新奇与时俱进这四个字还是第一次听说。

梅尧臣开口道:“请问江公子何为与时俱进。”

众人皆盯着江逐流香香的俏目更是一眨不眨看他如何解释与时俱进。

江逐流一笑道:“所谓与时俱进指的是人的观念和行动要随时代一起进步正所谓时移则势异势异则情变情变则则理解不同。”

好险江逐流差点顺嘴把“情变则法不同”说出来那么不是煽动变法吗?

欧阳修站起来拱手问道:“江公子你的意思是不是说时代变了形势就不一样了?形势不一样了所以我们理解孔圣人的话也要不一样?”

江逐流点头笑道:“对我们的思维必须跟着时代一起进步才能真正理解孔圣人话语中所包含的意思。”

众人皆点头若有所思。香香饶有兴趣地盯着江逐流期待他继续讲下去。

丁宁见香香目光全放在江逐流身上眼中怨毒之光大盛。

赵莘插言道:“江二哥你说的意思我都明白可是我还是没有想明白我们该如何‘与时俱进’的理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啊。”

“其实很简单只要结合到当时的具体情况具体环境来理解孔圣人这句话就没问题了。”江逐流说道:“上古时期混沌初开民皆愚昧唯圣人先知先觉。在这个时候究竟什么对的什么是错的怎么做是好怎么做又是坏的基本上只有圣人清楚。故伏羲教先民结网而渔神农制耒、耜教先民耕种。如果先知先觉的伏羲、神农不是果断采取做了再讲的办法而是先向大家讲为什么要编网、为什么要制作耒、耜编网、制作耒、耜会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我想等所有的人都弄明白了先民也都饿死了!”

江逐流的比喻虽然粗浅通俗但是却很形象的让所有人都理解了他所要表达清楚的意思。

“对的对的。”西夏王族李元江就非常赞同江逐流的意见“有的事情的就是要先做了再说的。比如俺打仗时的布置命令绝对的不会跟每个的士兵解释清楚的他们所需要做的就是的要绝对服从!否则等给的他们解释清楚了肥的羊也早就逃跑了!”

“呵呵李王爷说的不错。”江逐流道:“这个时期按照孔圣人的说法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阶段就是可以让老百姓跟着走不一定要让老百姓知道这是为什么。”

说道这里江逐流冲耶律良一笑“耶律大人这也是贵邦目前所处的阶段。”

耶律良正听得津津有味见江逐流忽然间提到他不由得冷哼了一声。但是他却不愿作出来生怕江逐流一怒不继续往下说。江逐流的理论新鲜而有趣不知道是从哪里学来的。

江逐流不为已甚轻微刺激一下耶律良就继续说下去。

“第二个阶段就是孔圣人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在这个阶段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传播时期各个学派纷纷著书立传收养门徒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百家争鸣运动。这个时候文化知识由贵族逐渐向平民传播老百姓的文化素养比起远古洪荒时代已经大有提高。”

“在这个时期孔圣人的话其实已经变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众人都咦了一声这样的断句还是第一次听说。不过按照江逐流这种断句方式似乎并无不可。

香香美目中更是异彩连连。

江逐流继续道:“这时候很多事情已经不能象远古洪荒时期的采用一味的要求老百姓去做而不让他们理解为什么去做那种简单的手段了。为什么呢?前面说过‘时移则事异’情况跟当初生了很大变化。”

“一个变化是随着文化知识的增长、技术的进步事情已经越来越复杂了。假如简简单单的让老百姓照着死板的命令去做很可能做不好这个事情。另一个变化老百姓的文化知识素养的提高已经能去理解命令背后的含义。”

“所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就是说老百姓认可了就让他跟着走跟着做假如不认可就要耐心地解释让他知道。”

众人皆叹服孔圣人的话经江逐流这么一解释果然可以“与时俱进”。

赵莘似有所悟。

耶律良却摇头冷笑:“江公子耶律良以为对于那些老百姓只需要让他们闷头干活不需要让他们知道太多。假如他们知道过多难免每日里想东想西的怎么会有心思去干活?一旦想入非非走火入魔焉知肖小们不会用来生事?这样做只会徒惹事端而已。”

在座其余人等一想耶律良此话似乎也有道理。

江逐流微笑着摇头脸上有种悲天悯人的神色耶律良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是思想意识假如江逐流不是来自现代社会而是和耶律良同一时代人说不定他的思想意识连耶律良也不如呢!再说奉行愚民政策在中国有数千年的传统即使在三十年前的动乱中不是也有人叫嚣“知识越多越反动”吗?

江逐流又一笑问出了另外一个问题。

“耶律大人你知道诸葛亮是怎么死的吗?你知道蜀汉是如何灭亡的吗?”

耶律良一愣江逐流思维真是如天马行空自由来去怎么忽然从孔圣人扯到诸葛亮身上了?

众人也大是好奇他们全都盯着江逐流完全忘记了今日之会的主角香香姑娘。

香香似乎没有一点被抢了风头的不悦相反她似乎很开心呢!

耶律良想了一想道:“诸葛亮最后一次兵出祁山时在五丈原吐血而亡。诸葛亮死后蜀汉靠姜维苦苦支撑最终还是被魏军所灭。”

江逐流点头道:“耶律大人可曾记得诸葛亮死的时候年庚几何?”

耶律良熟读三国志对诸葛亮生平所知甚详对于这个问题他想也没想的回答道:“时年五十四岁。”

“那么耶律大人你可曾思考过为什么诸葛亮会在五十四岁便英年早逝了吗?为什么诸葛亮去世后不到三十年蜀汉就灭亡了吗?”

不待耶律良回答江逐流接着说道:“那是因为诸葛亮事必亲躬。蜀汉上上下下大小之事诸葛亮都不放心别人去做都要亲自做了才会放心。所以纵使诸葛亮的天纵之才也只能在繁缛的军国事务当中支撑到五十四岁。”

“诸葛亮这样做不但提前透支了自己的生命也为蜀汉的灭亡埋下了祸根。因为他事亲躬所以下属就得不到锻炼的机会。等诸葛亮撒手西寰蜀国就再也没可用之材了。其实诸葛亮在晚期已经现这个问题所以才收了姜维培养做接班人。可是为时已晚单靠一个姜维又怎么能挽回蜀汉的颓势?”

“反观魏国司马懿死后尚有司马炎、司马昭、钟会、邓艾等每个都可以独挡一方的大将所以最后三国归晋自然就在情理之中。”

大家呆呆地看着江逐流已经习惯他的震撼性理论总之无论从他嘴里再说出什么大家都感到惊讶因为已经惊讶得麻木了!

“由一国丞相推之需要使下属将领知之;由一州太守推之则需要使属下幕僚知之;以一县县令推之则需要治下百姓知。只有所有的人都知道都理解都掌握所以无论那个环节生变化国家都可以应对如常不会因为‘知之’的人离去或者故去而猝不及防。”

“确实有理!”

赵莘先站出来表示赞同其余人纷纷附和。耶律良虽然不说话内心却在思索江逐流的话虽然有悖他惯常的理解但是不能不说江逐流这番话很有道理。

“唐太宗曾说‘民水也能载舟亦能覆舟’”江逐流继续说:“是老百姓这浩荡之水载君王之船载着历史的船前进。所以我们解读古代圣人的语言一定要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出去解读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否则即使考虑了‘时移势异’的情况我们的解读也不一定正确。”

江逐流彻底放开了既然要说就说个痛快吧。

“还拿‘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来讲。假如不从黎民百姓的角度出而是从强烈的主宰者的角度出很可能解读为‘老百姓如果顺服就由他去如果不顺服就要教导、教训让他顺服。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了!”

“江公子常言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香香笑语盈盈言道“今日听江公子一席话恐怕胜读百年书了!”

江逐流心中道怕不是百年而是千年了我所说的都是一千年来大贤人大学者研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