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最终结果

类别:现代都市 作者:鬼徒字数:4186更新时间:22/07/18 14:25:15
“曲文大哥的意思是,这件青花瓷器上,并不是所有的纹饰,都是出自于同一人之手?”王极东闻言,心下一动,不禁开口猜测着说道,“这样一来的话,这件青花瓷器上的纹饰,尤其是人物形态上,和花卉图纹饰上,出现极大的偏差,也就可以理解了。”

“是的。”曲文点了点头,认可着说道,“我就是这么认为的。”

似乎是为了强调自己的猜测,是有据可查的,曲文还特意的补充了一句,“我特意的查看了不少的资料,都表明了,一部分的元青花瓷器,上面的所有纹饰,的确是完全由某个人,独立完成的,但是,这只是其中的器型比较小的元青花。”

“在这一点上,我倒是可以给出比较中肯的意见。”蔡建闻言,看了曲文一眼,“但凡是元青花的大器,上面的纹饰部分,基本上都是由众多的工匠们,一起完成的。他们分工明确,像是绘画辅助纹饰的,就只是单独的完成辅助的纹饰,而画主题部分纹饰的,也只会完成主题部分的内容。……”

“这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曲文接口,继续着说道,“能够让每一名工匠,都发挥出自己所擅长的技能。这也是我们能够欣赏到那些精美的元青花瓷器的原因了。”

……

有了曲文和蔡建的说辞,在场的几人,再次的把目光投向王极东所带来的青花大缸的时候,眼神中的神采,就变得有些复杂起来。

按照曲文的猜测,这件青花瓷器,很大程度上,的确是属于元青花了。

而上面显而易见的三个疑点,之前的时候,五人就已经证实了其中的两点。是有据可查的,完全的符合这件青花瓷器是出自于元代的特点,毕竟,对于一件有争议的瓷器来说,找到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大背景,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上,和瓷器上表现出来的特点相符合了,才能够判断出这件瓷器,是属于那个年代的。

就好像是许多的瓷器上的臆造品,为何会称呼为“臆造”?

正是因为在瓷器的特点所表现出来的。应该归结于某个年代的特点,而那个年代,却又是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特点来,自相矛盾,自然是后人根据自己的胡乱猜测,而制造出来的了!

举个最为简单的例子,在一件明代的彩瓷上,若是出现了清时代的人物纹饰,你会认为这件东西。是源自明代的吗?

……

“这样说来,这还真的是一件,难得的元青花瓷器中的精品啊。”郑波想了想,还是感叹着说道。“尤其是这件瓷器上,首次出现了道教的人物纹饰,特别是上面还有着特殊的缠枝莲纹饰,嗯。就是元上都才生长着的金莲花,另外的,在瓷器的纹饰上。有关于人物故事纹的,本身就是比较的特别和珍贵,有着非同寻常的收藏意义,……”

“我想,还不光是因为这件瓷器上,拥有着人物纹饰,才会显得比较的珍贵,……”蔡建在边上,补充着说道,“最为重要的是,这件瓷器,是目前为止所发现的瓷器中,关于人物纹饰上,具备着唯一性。”

“是啊!”曲文也是感慨着说道,“任何一件瓷器,只要是在纹饰上,具备了唯一性,那就是非常的具有研究价值的。收藏这方面,倒还是其次,这件瓷器,在我看来,更多的意义,不是表现在价值上的。在价值上,因为是残碎的瓷片儿,组成的,自然是不比不了那些没有瑕疵的精品元青花人物大罐了,……”

“呵呵,……”王极东闻言,也是自个儿乐了,“我说曲大哥,你就不要提和那些精品的元青花人物大罐比较了,即便是一般的品相完整的大件的青花瓷器,在价值上,我这件,也肯定是比不了的。”

“你知道就好。”曲文颇有些深意的看了王极东一眼,“我这么说,还不是怕你小子,因为刚鉴定出一件到手的元青花瓷器来,就好高骛远的,期待着一个高价啊。”

“敢情我在你的心目中,就是这么个人啊。”王极东不由得抿了抿嘴角。

“还真别说,如果这件元青花人物大罐,价值很不错的话,你会出手吗?”蔡建在边上询问着道。

“哎呦,蔡建,看不出来啊,你还对这件瓷器,没死心呢?”曲文不由得调笑着说道。

“若是换成你,有机会到手这件瓷器,你难道不愿意?”蔡建不禁没好气的道了一句,说完,还有些玩味的瞥了曲文一眼。

“我说,你们两位,就这件元青花人物大罐来看,真要是说到价值的话,你们都不应该和我争啊。”郑波这个时候,开口说道,“两位应该很清楚,对于这样的瓷器,最大的价值,就是研究了,而不是摆放进个人的保险箱里。而故宫里面,可是非常的期待,有这样的一件瓷器,来进行展览的,这是一个难得的,宣扬元青花瓷器的机会。”

……

坐在王极东一侧的方荃,则是在这个时候,用一副“看好戏”的模样,目光不断的在蔡建三人身上来回转悠着,最后,才把视线落在了王极东的身上:“我说,你就不出言,阻止一下?”

“我?”王极东一愣,“我就甭凑这个热闹了。”

蔡建三人,之所以争来争去,无非是比较的看好这一件元青花人物大罐。虽然说,这件瓷器的市场交易价格,不会很高,但是,对于真正的收藏爱好者而言,这样的瓷器,才是值得珍藏的。哪怕是作为故宫研究院的郑波,都巴不得王极东直接的把东西给捐献给故宫呢。

一件道教人物纹饰的元青花大罐,哪怕是残碎了的,依然是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

而王极东能够收到这件瓷器,最大的意义,也就是在此了。

正如王极东之前所疑惑的一样,这件瓷器上的三个最大的疑点,此时经过了五人联手的鉴定。却反而是成为了这件瓷器上,最大的闪光点。

“全真七子”,出现在一件元代的青花瓷上,自然是透露出了道教在元代的重要性。但是,一向信奉萨满教和喇嘛教的蒙古族,又怎么会如此的推崇道教呢?

而元代上都的“金莲花”,同样的是出现在这件瓷器上,是不是说明了,这件瓷器在烧制的时候,已经离开了景德镇。转而来到了元代的上都呢?又或者是,参与到元代官窑瓷器的烧制过程中,已经有了蒙古族的工匠的参与?

最后一个疑点之中,整件瓷器上,主题纹饰的风格,和辅助纹饰所表现出来的巨大的“画工”的落差,似乎是可以解释了第二个疑点,但是,这样的风格的瓷器的出现。本身就是打破了一贯而来的元青花瓷器的纹饰风格,这可是有着典型的特殊时期的历史意义的东西啊!

王极东又如何会把这件瓷器出手?

……

因为这件瓷器的鉴定结果,几乎是被确定了,接下来的时间里。五人之间的交流,倒是畅快了许多。曲文和蔡建,还不时的表现出几分,对于王极东“好运气”的嫉妒。

“若是接下来。你对这件瓷器的处理,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话,不如。这件瓷器,就先放在我手上一阵子吧。”蔡建开口说道,“我对于这东西,可是非常的有兴趣的,而且,放在我手上,也更容易让这件瓷器,得到行里人的认可。”

蔡建这话,可不是说虚的。

同样的一件瓷器,哪怕是有着各种各样的论据,支撑着这一件瓷器是真品,但是,落在不同的人手中,所能够达到的效果,却绝对是不同的。

王极东在瓷器方面的眼力,在蔡建、曲文几个相熟的人看来,自然是得到了认可的。只是,大多数的古玩收藏一行里的人,不清楚啊!总不能是每一个提出自己的疑惑的收藏行家,王极东都直接的去解释一番吧?

若是换成蔡建来邀请部分的收藏行家,再摆出这样的一件瓷器来,那获得认可的效果,肯定是要过王极东的。

“得了吧,这件瓷器,目前可是在我家里来着,……”曲文在这个时候,却是很淡定的看着蔡建,说道,“真要是被你给捷足先登了,上手一阵子,那我的脸儿,往哪搁?”

“那你的意思?”蔡建不由得犹疑着问道。

“自然是先放在我手上一阵子,之后,才能够轮到你了。”曲文笑着说道,“至于你说的,让这件瓷器,获得同行们认同的事情,这倒是不着急。我想,小王也不是这样只看终于表象的人。对吧?”

说着,曲文还特意的冲着王极东这边示意了一眼。

“那是自然的。”王极东也是应和着说道,“连蔡建大哥,曲文大哥,还有郑波大哥你们几位,都认可了这件瓷器了,那么,其他收藏行家真要有一些否定的看法,我自然是没有必要太过较真了。更何况,收藏这方面,只要是自己认可了的,哪怕是别人说一千道一万,也没有自己真心喜欢来得重要啊。”

“这话说得好。”郑波伸手示意了一下,说道,“别看小王你年纪轻轻的,收藏的心态,倒是拿捏的很准啊。”

“我想,若不是拥有着这样的心态,小王也不会收藏到这件青花瓷器的吧。”蔡建则是在一旁,心有感慨着说道,“这样的机会,哪怕是我和曲文这样的,常年专注于瓷器收藏行业的,也鲜少会碰到。而且,我们的每一件收藏,可都是花费大价钱才能够到手的,往往还因为资金上的不足,这边扣一些,那边省一点,才能够凑到足够多的现金,哪里像小王这样的,纯粹的就是凭借着个人的眼力和运气,就能够到手这么珍贵的瓷器啊。”

“蔡建大哥这话,就好像是我平白的得到了这件瓷器,而没有花费一分钱似的,……”王极东不由得在边上小声的嘀咕了一句。

顿时,众人都是心下一乐。

不过,相对于这件元青花人物纹饰大罐的真实价值而言,王极东所花费的那点钱,还真的是可以“忽略不计”了!

……

元青花“全真七子”人物纹饰大罐,最终还是被曲文给暂时的收了下来。

王极东和方荃两人从曲文的家中出来的时候,都是两手空空的。只是,和来的时候心怀忐忑的心情,却是大不相同。这会儿,不管是王极东,还是方荃,都颇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还是要恭喜你一下。”方荃抬眼看了下王极东的侧脸,说道,“这样的瓷器,在交易价值上虽然不见得能够和那些动辄上千万上亿的精美瓷器相比,但是,就收藏方面的价值来说,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那也是运气好而已。”王极东笑着道了一句,“那位出售碎瓷片的大姐,也就凑巧被我给碰上了。”

“那也要你自身在瓷器上拥有足够出色的鉴定眼光,才能够做到啊。”方荃似乎是想到了王极东所解释的,收到这一件瓷器的过程,不禁有些小声的说道,“不然的话,谁能够不远千里的,去往人家的住处,就是为了这么一套碎瓷片啊。”

“这可说不定的。”王极东不由得看了方荃一眼,“若是换成你在古玩地摊上,见到这么一块碎瓷片,如果有时间的话,你难道不会去争取一下?”

“说得也是。”方荃在脑海里想象了一下,这样的场景,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对于自己喜爱的东西,哪怕是多付出一些工夫,多花费一些心思,也是值得的。任何一次的收藏品的交易,又何尝不是如此的呢?即便是在拍卖会上,一时兴起,就直接的参与竞拍交易的,终归是少数,只有那些在拍卖之前,就查看过许多遍拍卖品,反复的计较着内心的承受价,最终又加了一次一次的价格,才能够如愿以偿的情况,才是整个收藏行业中的常态!(未完待续。。)